第九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入圍名單揭曉 建設性新聞的深化與演化 多元視角描繪永續未來
第九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號召全球新聞人才,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題、結合建設性新聞學方法,挖掘深層議題、提出創新解方。今年共徵得來自臺灣、香港、馬來西亞、中國大陸、緬甸等地72家媒體與機構、33所學校投稿,計有909件作品參賽,再度刷新歷屆紀錄。歷經嚴謹評審程序,共有 123件作品脫穎而出,入圍名單今(9/8)正式公布。
主辦單位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董事詹怡宜表示,今年徵件規模持續攀升,顯示永續報導已成為新聞工作者與青年學子的重要議題。入圍作品展現多元關注,從氣候行動、能源轉型、海洋保育,到醫療公平、勞動困境、數位韌性、文化保存、教育正義、與性別議題,都能看到不同世代新聞人的深耕與行動力。
「學生作品表現亮眼、創作力驚艷」,評審團指出今年學生報導呈現出跨界整合的嘗試與成熟度,無論是視角選擇、資料整合,還是表現手法皆有突破。評審表示,許多學生作品展現出優秀的節奏感與敘事策略,處理議題細膩、有張力,反映新世代對社會議題的敏銳度與創作企圖心。在音頻與融媒體類別中,評審亦特別提到學生組善用 podcast 與互動式敘事,結合社群參與,呈現具啟發性的報導內容。例如作品以第一人稱視角呈現勞權、偏鄉醫療、居住正義等議題,兼顧現場感與情感連結,呼應建設性新聞「提出解方、喚起公共對話」的核心精神。
專業組則聚焦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敘事。評審團指出,許多參賽作品不僅具備嚴謹的調查架構,更兼顧新聞倫理與多元觀點。更有多件作品突破傳統框架,透過數據視覺化、互動設計與全球在地並置,展現新聞專業與國際視野兼備的優質報導。平面類評審讚揚,許多作品在文字書寫上兼具文學感與批判力,無論是從公共衛生、青年參政、人口議題切入,或是剖析農業、能源轉型等系統性問題,皆有深入研究與採訪厚度,展現新聞人的社會責任。
評審團也對本屆整體趨勢給予肯定觀察:AI技術與資料視覺化工具被有效整合應用,新聞工作者運用科技補足視覺或資訊限制,帶來更具吸引力的表現形式。而記者的角色,也從單純紀錄者,轉為公共對話的引導者,將報導視為社會改革的催化器,回應SDGs中「和平、正義與健全制度」的價值核心。另外在多元觀點的湧現,原民、性少數、移工、身障者等弱勢議題持續被關注,同時也出現更多跨文化、跨國視角,拓展新聞邊界。
本獎項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,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與世新大學協辦,為亞洲唯一專注於永續發展與建設性新聞的華文新聞獎,自2017年創辦以來,逐年擴大規模與影響力,至今已成為華文新聞界的重要指標。今年賽制仍區分「專業組」與「學生組」,並涵蓋平面、影片、融媒體與音頻等四類型,期望鼓勵媒體多元形式創作,共同回應聯合國SDGs 17項永續發展目標。第九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頒獎典禮將於10月19日(週日)下午舉行,屆時將揭曉各類組首獎、優等與社會價值獎得主,並邀請入圍者共襄盛舉,為華文世界的永續新聞寫下新篇章。
完整入圍名單詳見:
※第九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入圍名單:https://reurl.cc/9ny9Kd
更多詳情請參閱: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官網 https://www.newsaward.org
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粉絲團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ewsaward
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instagram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newsaward/
「TVBS NEWS」YouTube頻道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TVBSNEWS01
「TVBS 新聞」臉書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vbsf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