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(世新大學及願景工程基金會協辦的)《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頒獎典禮,於 10 月 6日盛大舉行,並揭曉得獎名單。本屆學生組、專業組最大贏家,分別為在影片(短)、融媒體、音頻三類別,斬獲6個獎項的世新大學,以及在影片(長、短)類別,共拿下4個獎項的鏡電視;義守大學由來自台灣、香港、馬來西亞的大傳系學生,組成的跨國團隊,花費一年時間,拍攝記錄台灣美麗的山景,贏得評審特別獎;今年也首次收到,運用AI生成的素材呈現的融媒體報導投稿,在整體視覺效果呈現上,起到加分作用,獲得評審青睞,成為第一個結合AI素材獲獎的新聞作品。
今年參賽作品多達732件,共46組作品獲獎,加上10組人氣獎,頒發總額逾200萬元獎金、獎品,再度創下歷史新高!今年獎項設置,仍舊維持學生組、專業組,並分為平面、影片(長)、影片(短)、融媒體及音頻,共10個類別,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陳文琦董事長在頒獎典禮時表示,「媒體在社會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,但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複雜,媒體本身也在發生變化,希望大家不忘初心,共同努力,製作更多具有建設性的報導,從而發揮更多正面的影響力。」
今年音頻類新增《修復性敘事特別獎》,鼓勵報導創傷後的恢復過程,並在社會中培養同理心和希望。今年頒獎典禮也特別運用AI,創作出「修復性敘事新聞之歌」,以歌手加管弦樂團的形式,生動詮釋《修復性敘事特別獎》的精神,充滿感染力的歌聲和曲調,感動現場每一位觀眾,成為今年頒獎典禮一大亮點。學生組《修復性敘事特別獎》由世新大學黃姰迦、陳佳苑、王佩敏、陳心怡、林芷杏同學的作品,「何以為家?」獲獎,評審認為,原住民的「居住正義」是一個複雜且少見的報導題材,本作品巧妙地聚焦於兩個部落的狀況,為聽眾提供有益的對照。專業組《修復性敘事特別獎》則由教育廣播臺東台的「漂流廢柴 重生新價值」獲獎,作品透過修復性敘事新聞學視角,展現資源再生的廣泛意義,不僅限於物質,還包括人力資源的重新發掘,賦予更生人新的社會價值,促進社會的包容與理解。
此外,在AI高速發展時代,相關技術進一步應用於各領域下,這一趨勢也反映在今年的投稿作品中,融媒體類有逾10件作品,運用AIGC作為呈現素材,其中世新大學邱鈺庭同學的作品,「缺工時代下的悲歌 做工的人與生死的距離」獲得學生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,評審表示,作品選題有趣且具有挑戰性,同時結合生成式AI內容,從亂象、情境、正反論述,使觀眾能夠全面理解這一議題。專業組則有上下游新聞市集的作品,「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?還原走私牡蠣產業鏈」內容大量運用AI生成圖片,輔助報導,創新且實驗性的手法,提供未來新聞製作,新的視角與反思的契機。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阮淑祥執行長進一步補充:「新聞人可以善用AIGC,探索AI 與HI的協作可能性;同時,目前大眾對新聞使用AI的接受程度,僅限於所有產製流程都必需由人類掌舵監督。因此媒體需要嚴謹對待,如何在記者的監督下,恰如其分使用AI提升效率,完善資訊,增強傳播力,才能贏得閱聽大眾對新聞的信賴。」
本屆學生組獲獎作品選題多元,內容扎實有深度,平面類的首獎由輔仁大學蔣帆威、王唯甯同學《偏鄉小校生存戰 混齡和跨校共學找活路》獲獎,報導顛覆了「招不到生,就退場」的舊思維,批判現制之時,也提供嶄新的路徑與思考維度,十分合乎「建設性新聞」的精神。影片類(長)首獎由銘傳大學林佩怡、何雅晴、林俊濠、葉廷忻、江品皜同學的作品《愚人與釣竿》得獎,作品旁白聲音溫暖純真,文字細膩流暢,影像手法不炫技,帶觀眾走進街友的人生故事。學生組影片類(短)首獎則是由臺灣大學蔡欣佁、謝采宜《退休教授走入偏鄉 程式設計教育啟蒙善的循環》作品榮獲,作品講述臺科大教授鄭群星退休後,將程式設計的專業帶進偏鄉,為孩童搭建學習平台,為城鄉失衡困境啟動善的循環。音頻類首獎則頒給了《雙語行不行》作品,由世新大學楊典芸、徐蔚慈、張凱棻、洪儀蓁同學獲獎,作品從雙語學科教師的經驗切入,指出政策缺失、教學現場出現的問題、並帶出思考,對於不夠完整的政策敢於挑戰,在製作精神上展現新聞火花。融媒體類的首獎由世新大學蔡汶珊同學《農村女力崛起 從田間到領導崗位的卓越成就》獲獎,作品結合女性與農業的選題角度,精準且饒富意義,視覺設計也很有風格,文字、影像的融合度佳,插圖逐格的巧思富有創意。
今年學生組的評審特別獎,則頒給義守大學包承益、張閎強、鄧守言、林宥岑同學的作品「懸崖邊的山羊」,評審表示,以學生作品來說,影片投入的各種資源已屬大製作,剪輯、拍攝各方面的技術相當純熟。包括後製、配樂、調光調色、美術設計,都有相當成熟專業的表現,可見製作團隊之企圖心,而作者們由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,組成團隊,更是相當難得的國際合作經驗。
專業組影片類(長、短)首獎,再度由鏡電視囊括,影片(短)首獎「被隱瞞的真相!你住不耐震危樓嗎?」,獨家揭露政府早就檢測出全臺1.2萬棟老房,耐震安全堪慮,並追蹤官方不公布攸關人命安危的資料,住戶陷無知陷阱,錯失「補強」黃金時間。內容豐富扎實,影像、配音稿與受訪者段落完美銜接,有政策說明、有執行缺失現狀獲得評審極高評價。影片(長)首獎「新碳權之戰」,揭示碳權交易背後,複雜運作機制,及企業在實質減碳與ESG形象抉擇的微妙心態。作品呈現資料詳實,敘事清晰,節奏明快,讓讀者即刻掌握敘事重點。其中採訪的個案多元且具代表性,顯示企劃團隊認真,整體製作品質優異,深具社會影響力。平面類今年頒發出雙首獎,由聯合報《非法焚燒、掩埋與環保蟑螂 農業廢塑膠亂象直擊》,及商業周刊「減碳夢變戴奧辛危機」獲獎,兩作品分別探討「農地黑膜」、SRF政策對於環境的影響,皆提出具體解決建議,同時搭配視覺化輔助,對整個專題達到加分作用。音頻類首獎由竹科廣播電台《30x30創造就業–生態綠領的新機遇》作品榮獲,報導從森林、濕地、海洋生態綠領從業人員,修復生態、促進生物多樣性等工作與生活,探究30x30目標內容,以及推動投資生態綠領就業的可行政策。融媒體類首獎今年從缺,但罕見頒發兩座社會價值獎,由聯合報的《揭密樓鳳機房數據 疫後新南向淪性剝削樂園》、商業週刊的《被掠奪的島嶼》兩作品獲得。
本屆參賽作品以人權、教育、能源、動物平權、都市綠化、碳排放等多層面的永續議題,不僅透過細微觀察,精準地找出核心問題,同時也提出開放性的解決方案,與啟發式觀點,提供讀者更全面的視角,從而促進更深層次的思考。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期盼,透過報導獎形式,激勵更多的媒體專業人士和學生,運用他們的媒體專長和影響力,積極參與永續發展的報導行列
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粉絲團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ewsaward
「TVBS NEWS」YouTube頻道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TVBSNEWS01
「TVBS 新聞」臉書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vbsfb
號召全球新聞人以「建設性新聞學」為方式,「生態文明」、「永續發展SDGs」為主題範圍,製作優良華文報導的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,今年第八屆計有來自於台灣、馬來西亞、香港的62家媒體與機構、44所學校踴躍投稿參加,共有732件作品參賽,經過27位評審的審查,挑選出119件作品入圍,今公布入圍名單,同時開跑人氣投票活動。
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表示,從今年的投稿作品中,發現兩大現象:主流媒體紛紛跨出原先的媒體類別耕耘,且卓然有成,出現在不同類組的入圍名單中。例如傳統紙媒,過去會跨界到融媒體,如今跨界到影片、音頻類,品質逐年提升到與主流影音媒體並駕齊驅,另外,傳統電子媒體也跨出影音形式,今年在融媒體、影片、音頻、平面入圍的名單上也見到電視台的身影,可見傳統媒體跨越類別深耕多樣媒體形式,擴散影響力版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。
另一現象,出現運用AIGC在新聞報導中,今年在融媒體類投稿作品中有十多件作品運用AI生成圖片,對此評審會議特別花了許多時間討論。主辦單位對AI運用的原則,是必須透明揭露,並負責任的使用AI於新聞中。評審熱烈討論AI生成圖片的使用是否會取代攝影記者的角色?是否破壞其真實記錄的特性?是否有誤導偽造之嫌?阮淑祥表示:AI的發展才剛開始,媒體界應該正向應對無法擋的AIGC浪潮,在各界對於新聞應用AIGC尚未有定論之前,新聞報導可以繼續去探索AI 與HI的協作可能性,如何在記者的監督下,恰如其分使用AI提升效率,完善資訊,增強傳播力。AI生成圖片運用於新聞是否真有必要性而不是偷懶?使用目的是否為了協助記者克服無法取得的畫面,或難以表達的視覺圖像,或解決不適合曝光的真實場景再現,但依舊能做出精彩圖文並茂的報導。應該是此刻AIGC運用在新聞報導的一個很好的檢視方向。
雖然台灣受到少子化,大學及媒體逐漸減少的衝擊,欣慰的是在今年入圍名單中,出現許多新鮮面孔的作品表現不凡,例如學生組的中興大學、大同大學、國防大學;專業組的馬來西亞8 TV和台灣新媒體WellMedia,都是首度入圍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。非傳統傳播科系的參賽並入圍,是新聞傳播系所減班的大環境下,新聞種子仍能繼續開枝散葉,且製作的內容細緻度,都較往年更上層樓。學生也以年輕人的新眼光,探討多元議題:山難與登山文化;大缺工下的職災;醫療體系中的缺血問題、到偏鄉醫療、到癌症治療;從偏鄉學校生存到多元友善校園;以及各式傳統文化上的展現:城隍祭典、古調褒歌、台語動畫、捕魚技法蹦火仔。
專業組作品則展現永續議題的宏觀與微觀。從關乎性命的地震問題、影響家園的國土開採與廢棄物汙染、永續未來的碳權與綠能;從溪水討論到海洋、從農村永續到整個氣候變遷對物種影響;有生物防治的突破、有搶救保育動物、在永續社會面向上,已成首要問題的各式詐騙手法、MeToo、性交易、跟蹤狂、食安危機、道安改革、友善職場…專業媒體點出現況隱憂,並提出建設性解方,期望透過這些優秀作品,能傳遞、感召、大眾對永續的認知。
每年最具關注、需要大家集氣幫忙的人氣獎,即日至9/23止開放投票,歡迎至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」官方網站( https://www.newsaward.org/vote )參與人氣投票活動,各類組一天可投3張票,支持您心中的好作品!同步上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FB粉絲團」,完成活動步驟,就有機會抽到最新AI手機hTC U24 pro! 究竟第八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有哪些作品,能擊敗眾家好手獲得獎項殊榮,都將於10月6日舉行的頒獎典禮揭曉。
※第八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入圍名單:https://reurl.cc/Dl3qk5
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與淡江大學攜手舉行為期兩天的《AI+SDGs =∞ 2024永續報導研習營-淡江場》活動,是全國首創的以AI為協作工具,達成實作任務的永續主題研習營,吸引上百人報名參加。今7/7進入第二天,由學員分組採訪大淡水地區的10個地方團隊,將在研習營第一天學到的AI製作與建設性新聞學方法,實際運用採訪地方團隊如何實踐永續發展指標(SDGs)。
AI與建設性新聞學實戰:學員分組探索大淡水地區的SDGs實踐
淡江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組長、建築系教授黃瑞茂,以17項SDGs指標建構起淡水指南,分享淡水的城鄉特性與永續未來的發展理念,並一一介紹10個地方團隊,分享深耕在地經驗。包括:「無論如河獨立書店」由四位護理師打造,結合書店與居家護理所,療癒身與心的空間。「公司田溪城市古厝」碩果僅存的歷史農宅,目前將藝文體驗、鄉土教學及旅遊行程等帶入,成為新北市生活美學與文化創意的藝術基地。「正德里小阿德課後照顧班」為協助社區弱勢家庭照顧課後孩童。「新北市學習型城市計畫」帶動民眾社區學習、解決在地問題,廣設終身學習機構。「香草街屋」推廣香草文化以及在地農產品,保存淡水最有的歷史的一條街,讓當地的文創產業永續經營。「頂田寮有機農場」本著生活、生產、生態的「三生」理念經營,推廣有機農產與有機農法、致力於產銷平衡。「旅學堂」淡水女性二度就業的燈塔。「雲峰茶莊」致力有機茶推廣,以及創新應用不同的茶葉開發。「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化合作社」像苦行僧一樣倡議,推動綠能。「淡水南北軒」融合文化傳承與環保實踐的永續發展典範。百位學員在研習營中真正認識這些團隊如何實際執行SDGs目標,透過直接採訪做出作品、培養團隊合作能力,共同實踐報導的影響力。
頒獎典禮由AI主播淡小虎報導,由三位評審: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、淡江大學秘書長馬雨沛、教授黃瑞茂評選出優勝的作品與隊伍,並頒發結業證書。評審們對於學員能在緊湊的兩天內,學會AI工具並實際運用,感到非常興奮,也勉勵學員日後先熟練工具後,能夠進到更多思想意涵的表達。
TVBS與淡江大學攜手推動公益研習營 助力永續報導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
AI、AI+、+AI,你知道它們差別在哪?對使用AI產製的新聞,你是信任?還是不信任?面對人工智慧新浪潮,以及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挑戰,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與淡江大學於7/6~7/7,攜手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《AI+SDGs =∞ 永續報導研習營-淡江場》活動,旨在提升學子與社會精英的報導能力,並透過生成式AI技術,推動永續發展議題的傳播。
信任危機:AI生成新聞的可信度探討
講師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提到,目前全球對於新聞使用AI的接受程度很低,最主要的憂慮是AI可能生成的逼真圖片或者影像,會破壞新聞報導真相的信賴度。在全球新聞信賴度不斷下滑的當今,新聞界採取審慎態度使用AI,大多數是用於蒐集彙整資訊、標題測試、摘要重點、聊天機器人或者圖像生成、文章翻譯、字幕生成等等,重點是全程都由人來審核編輯,以避免AI產生的偏見和失誤。然而面對AI浪潮的來臨,我們無法抗拒,事實上AI未來對人類各個層面的影響才剛剛開始,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如何運用AI成為好幫手,以HI駕馭AI,幫助我們提升效能與創意。
AI、AI+、+AI有何不同?揭開AI技術的神秘面紗
第一天的研習營在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,讓大家體驗AI實境場域,探索如何利用AI技術提升報導的說服力與影響力,讓人眼前一亮!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帶領大家進入AI的世界,他講授如何「自AI到AI+迄+AI」的過程,那這三個差別在哪?李院長說:「AI,是學科,AI+,就是規範(AI 賦能;AI移民),+AI就是素養(AI原生)」。舉例像是過馬路,有紅綠燈(AI工具),規定紅燈停、綠燈過(AI+),當知道規範,後面自然的見到紅燈停綠燈過,已成習慣素養(+AI)。所以除了學習AI工具,更要培養運用AI的能力,讓AI成為己身素養,做好迎接加速世界的準備。
從數位敘事到現場報導:讓新聞更具深度與吸引力
研習營中,專家講師和學員共同探討了如何運用文字、影片、聲音及融媒體形式,通過報導提升公眾對永續發展的認識與關注。特邀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」歷屆評審授課,這些在相關領域有著數十年經驗的專家,與學員們分享了他們在永續報導中的寶貴經驗,並討論了各類報導案例。王道旺台媒體副社長王宛茹在課堂中鼓勵學員,雖然現今媒體報導的信任度比路人甲還低!但大家可以化危機為轉機,利用各種類型的採訪手法,把現場帶回來、向下挖三寸、運用各式採訪手法、各處檢測、他山之石、詳細查證,層層把關提升報導在社會大眾眼中信任度!在音頻課堂上,關鍵評論網內容長楊士範介紹了音頻報導的特性,更容易進行深度討論、情感連結,他請學員用耳朵連結進行想像,一步步教導學員怎麼說好一個故事、設備的選擇、問問題的技術。影音組課堂中,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紀慧君強調,數位敘事是一種內容的擴展,而培育數位時代的敘事力,能有助於將節點與鏈結的多重文本成為一個精彩的報導,能增加新聞的深度,亦能強化讀者與新聞之間的關係,吸引讀者更長時間的瀏覽。READr專題新聞製作人李又如教導學員運用融媒體的特性,讓報導更多元活潑,將貼近生活的訊息作整合,資訊不再是存在象牙塔裡,而是在街頭,例如社會重大事件的活動不斷地於線上更新圖庫,呈現事實的真相!
研習營路演:SDGs團隊展示地方永續發展的創新力量
研習營在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和AI學院實境場域成功舉行,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學員積極參與。生成式AI技術在報導中的應用,可以大幅提升內容創作的效率和精度。通過這次實作課程,學員們能夠實際體驗並學習如何運用AI工具進行數據分析、生成圖表和撰寫新聞稿,從而更好地傳播永續發展的核心理念。此外,研習營還邀請了多支SDGs地方創生團隊進行Roadshow,這些團隊分享了他們在地方推動永續發展的經驗和成就。學員們通過與這些團隊的交流,深入了解了如何在地方層面實現永續發展目標,並提升了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。
人工智慧時代來臨,全球AI三巨頭來台引發旋風,各產業已意識到善用人工智慧的無限可能性,因此將AI導入協助新聞報導更成為熱門的應用方式。為讓關心永續的有志之士能實際學習並運用AI工具,深化未來永續力,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與淡江大學將於7/6-7/7攜手舉辦為期兩天的實作課程「AI+SDGs=∞ 2024永續報導研習營-淡江場」,結合建設性新聞學、AI實作、地方創生團隊,免費提供報導人才技能提升的機會。
研習營邀請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」歷屆評審授課,透過案例討論,分享不同媒體領域的多年經驗。並由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、永續發展與創新中心、資訊處打造智能課程,除體驗AI實境場域,瞭解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等產業領域的最新發展外,更教導AI工具如何運用於報導,藉由分組實作、輔導員協助,將建設性新聞學理論與AI生成工具完美結合,引領學員開拓永續議題的全新報導視野。
兩天的實作課程,邀請地方創生團隊進行Roadshow,分享深耕在地經驗。這些團隊長年致力地方服務,比如高齡重症照顧、補救教育、終身學習、婦女二度就業、無形文化資產保護,或是水資源保護與外來種移除、地力的維護、推動再生能源、接近自然資源….等,讓學員真正認識這些團隊如何實際執行SDGs目標,透過直接採訪做出作品、培養團隊合作能力,共同實踐報導的影響力。
TVBS信望愛基金會與淡江大學期盼透過本次兩天的研習營實作課程,培育更多具有創意且與時俱進的媒體人才。這些人才將成為引領社會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,用報導的力量推動社會朝著更加永續穩定的方向邁進。7/6-7/7「2024永續報導研習營-淡江場」即日起開始報名,請上ACCUPASS活動通報名。
報名連結:點我報名
全球充斥著貧窮和經濟差距、種族緊張、社會正義、大規模戰爭、教育挑戰、自然災害等危機。人類歷經這些天災人禍的創傷悲劇後,如何從渡過、重建,報導其韌性與信心來激勵大眾面對各種逆境與挑戰?第八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號召全球媒體人、校園學子、社會人士,以優質的新聞報導,發揮影響力,在動盪的時代中,為大眾帶來激勵與盼望。2024年6月1日起開始徵件至6月30日截止,分為專業與學生兩組競賽,歡迎以平面、影片、融媒體、音頻等四種類型報名,總獎金將超過190萬。
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是唯一獎勵用建設性新聞方法做報導之新聞獎,所期望的是媒體人選擇有意義的永續意題,追根究柢找出核心問題,並提出有效解方。在「建設性新聞學」的分支中有一項「Restorative Narrative Journalism修復性敘事」,所強調的是「在災變、困難時期與之後修復和重建力」的故事。闡述了人們和社區如何從絕望走向復原的有意義進展。在天災人禍頻傳的現今世界,特別適合音頻媒體運用修復性敘事,讓受訪者免於上鏡頭焦慮,娓娓道來如何在事件後重新復原的正向故事。因此,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今年將音頻類「社會價值獎」改設「修復性敘事音頻獎」,以獎勵帶給社會韌性與希望的聲音報導作品。
去年第七屆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徵件,參賽數量高達688件作品,47組作品獲獎,頒發190萬元獎金,創下歷史新高!作品議題廣泛,提出的解方也啟發閱聽眾之思考與反思:光電發展爭議、福島汙水排放、國考舞弊、歐洲搶電、產業轉向永續生物指標、碳交易、農業品種權爭議、觸法少年、空污問題、漂綠爭議、高齡獨居、資優教育、急救員工權、水域遊憩、青年人口流失、原生物種困境…。獎項舉辦七屆以來,來自台灣、馬來西亞、香港、中國大陸、美國及澳大利亞等地的稿件,92家海內外新聞媒體66所大專院校及高中、國中投稿,累計收到3862件作品參賽。
《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》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,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及世新大學協辦,獎勵用建設性新聞方法做報導,以生態文明、永續發展為主題範圍,向全球新聞人徵求華文報導作品的競賽。分為專業組與學生組,並分四類別:平面類—報導內容以文字輔以圖片或圖表為主,包含報刊、雜誌,與不含動畫及影音網頁之內容等。影片類--以單一事件或專題之影片新聞報導為單位 ; 總長度分為長、短版類別。融媒體類—整合音頻、視頻、影像、文字、資訊圖表等不同媒體特色,活用社群網路互動性、參與性的元素,全面融合之數位敘事型態的新聞報導。音頻類(含廣播、Podcast) --以單一事件或專題之新聞報導、評論、訪談為單位;內容以作者、受訪聲音輔以現場音或音效為主,包含廣播新聞專題、網路隨選音頻等。徵件時間為每年6月1日至30日截止。
詳情請參閱: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官網 https://www.newsaward.org
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粉絲團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ewsaward
「TVBS NEWS」YouTube頻道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TVBSNEWS01
「TVBS 新聞」臉書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vbsfb